【新青協X市諮委】張嘉敏:開發展覽後花卉植物的再利用價值 綠化工程須合理運用公共資源
近日有市民疑似拾取了花卉展覽後被清理的花朵一事在網絡社交平台上引起熱議,市民對於拾花行為的意見不一,藉著此事,本人希望就花卉植物的在展覽後的處理提出意見。市政署過往會將展覽後不能種植的植物按情況送往堆肥場處理,建議應更積極創設條件,開發展覽後花卉植物的再利用價值,在綠化美化的同時,實現公共資源效益最大化,可考慮以下具可行性的方法:
- 從過往綠化週派送植物活動和花卉展覽中可見市民對花卉植物甚為喜愛,建議在已公開宣傳或報名認領的前提下,有序地將展覽後的花卉植物派送給市民,傳達綠色訊息。
- 建議向護老院等社服機構派送展覽後的花卉植物,讓未必能到展覽中觀賞花卉的弱勢群體亦能同享賞花之樂。
- 市政署一直以來都有在各區的活動中心為市民舉辦各類興趣班,建議可善用展覽後的花卉植物,舉辦乾花製作等親子工作坊,亦是一種環保教育。
- 與社服機構或文創中小企業合作,利用展覽後的花卉植物製作成紀念品,替代每年製作的宣傳紀念品,傳遞綠化與環保的概念。
受疫情影響,政府須緊縮財政開支,市政署亦表示要減少花卉展覽等活動開支,相信市民能理解和支持。同時本人建議進行綠化美化工程應多考慮性價比和耐用性,如道路綠化工程應以具功能性和生命週期較長的植物為主,觀賞性的植物則應種植在公眾休憩活動的場所,如步行徑和公園等地,提高綠化美化工程的效益,令公共資源得以合理運用。
【延伸閱讀】
澳門日報–委員倡龍環葡韻花展設茶座:https://bit.ly/3jXwCJ6